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品种数量一直较少。在成交张数处于最高点的1995年,成交活跃的商品期货也只有10多种。而从1995年期货业清理整顿以来,到2003年交易品种锐减至6个。2004年,在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政策的指引下,恢复及新上市了棉花、玉米、燃料油、黄大豆二号 4个交易品种,总上市品种数量达到10个。在经历了2005的沉寂后,市场又于2006年先后推出了白糖、豆油以及PTA(精对苯二甲酸)等3个期货品种,再次丰富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但是,从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中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仍旧太少,不能为市场提供足够的规避风险的工具或者满足进行投资获利的社会需求。
与国家地理属性较为接近的美国相比:
中国与美国同为大宗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主要原材料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以农产品为例,中国的小麦产量排在世界第一位,玉米产量为世界第二位,大豆产量为世界第四位,进口量为世界第二。中国具有充分运作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的雄厚现货基础和巨大的避险需求。但在期货交易品种数量方面,中国却与美国期货市场有着巨大差距。
美国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32类商品114个上市品种,其中仅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就有12类50多个品种;能源期货和期权7类28个品种;贵金属期货和期权5类16个品种(2003年数据);金融衍生品中,6家交易所上市了33个股票指数期货合约,7家交易所提供了100多个指数期权合约。
与同样经历过国内严厉整顿的印度相比:
根据印度《远期合约(监管)法》规定,印度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多达102种,每个商品都可以同时在多家交易所进行交易。因为合约规则是各家交易所自己制订,因此同一种商品在不同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合约不尽相同,从而满足了不同的投资需求。
目前印度已经开展期货交易的商品有89种,主要包括以下4大类:农产品(包括粮食、油籽、纤维等);金属(黄金、白银、铜、锌等);能源(原油、天然气、煤等);塑料(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这些商品期货品种的成交额自2003年连续3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98%、341%、203%(较上一年)。目前,商品期货市场年成交额已占到印度GDP的47%。